高度决定思路,思想创造财富
09-06
智慧存在于对事物价值的了解之中,而非财富的拥有。二战结束,德国战败后,当苏联人昼夜不停地用火车往回运送德国人的设备和一切有用的物质产品时,美国人却用飞机把大批德国专家和学者运回了本土。后来,这批人不仅帮助美国制造出先进的核武器,而且也使美国在科学技术上获得腾飞。美国的今天并不是靠当年贩奴和殖民掠夺所产生的,思想智慧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因为思想可以智慧转化为技术,而技术恰恰构成了生产力。所以哲人贝·泰勒说:“靠智慧能赢得财产,但没有人能有财产换来智慧。”
1998年年底,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在《1998-1999年底世界发展报告中》,再次提醒全世界重视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份长达数百页的报告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尤其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差距,大大地超过了财富的差距,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中国家需要知识更甚于需要资本。报告举例:40年前加纳和韩国人均收入相当。现在,韩国的人均收入已达加纳的6倍。造成这种差距的一半原因是韩国教育的加大投入,既韩国在获取和利用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十余年来的亿万富翁排行榜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与主宰20世纪的石油巨子,钢铁巨子,汽车巨头相比,立在当今知识经济潮头浪尖的电脑巨子,通信巨头,新闻传播大亨等排行数量正逐年递增,且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财富的转移是一个信号,一个预示着新经济开始拍岸而来的信号。所以,托夫勒在其所著的《权力的转移》一书里真知灼见地说:“在超信息符号经济时代,思想是终的,也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不仅如此,思想还是重要的权力。所有的经济体制都是建立在一种“知识基地”之上并依赖于这一“社会资源”之上得到运行的——实际上语言、文化、数据、信息和技术知识才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质。但是以往的经济学家和产业领导人常常忽视这一资源,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资本、劳力和土地上,认为只有产品的生产才是强有力的,而知识的生产和信息的交换则是“纸上谈兵”,是柔弱的。
“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人类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财富历来体现在有形的财富与无形的思想财富两个方面。在这其中思想范畴内的智力、观念要比看得见的资本更为重要,因为先进的思想或开放的观念可以让资本打着滚的增值,保守与封闭者却会一次次地与机会擦肩而过。历史长河从来就是浩浩荡荡,跟上形势变化的,时代领着他走。跟不上形势变化的,时代拖着他走。